2024-09-23
【科研简讯】
上海期智研究院PI、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杜韬团队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与机器学习技术,对翅果的形态和性能进行了探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计算机图形学顶级期刊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并将在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ACM SIGGRAPH Asia 2024上报告。
AI自动生成高性能的人造翅果
在全球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极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与植物学、生态学等领域深度交叉融合,拓展着科学探索的边界。近期,杜韬团队基于人工智能与生物仿生技术,构建了一套能够自动进行翅果形态设计、飞行仿真、性能优化的计算仿生学流程,为人造翅果的形态和性能探索提供了新方案。
图1. 流程示意图
· 自动化翅果形态设计
图2. 3D微分拓扑群上的测地坐标
· 量化翅果飞行轨迹
计算翅果的飞行轨迹是优化人造翅果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前提。团队选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器,基于随体坐标系对翅果的行动轨迹进行建模计算。随体坐标系跟随翅果一起运动,将翅果始终放在流体计算域的中心,能够经济地计算翅果附近空气的运动。
· 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
2. 借鉴图形学领域最新的优化方案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局部拟合了翅果的形态空间到目标函数空间的映射。拟合后神经网络的能量景观保留了目标函数的变化趋势,更加平滑。
图4. 神经网络平滑近似后的优化函数能量景观
人造翅果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超越自然翅果
下落速度和飞行距离同样影响翅果的传播效果,在两组特定场景的仿真实验中,人造翅果和天然翅果相比下落时间更长,飞行距离更远,潜在的传播范围更广。
图8.飞行距离仿真实验
更多信息请阅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