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 Return to main menu

我院PI郁昱教授和张远波教授获第二届“科学探索奖”,
姚期智先生颁奖仪式发表寄语

2020-11-17

上海期智研究院

2020“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九大领域的50位获奖人获奖,其中,我院PI郁昱教授和张远波教授为物理数学领域获奖人。图灵奖得主、中科院院士、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寄语获奖者,并分享自己的心得。2020年“科学探索奖”评选结果体现出极高的“含金量”。50名获奖人中的48人拥有教授或同级职称,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1623455896942408.jpg

今年,在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800名“两院院士”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13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和100多位发达国家的院士参与,充分体现了科学界前辈帮助青年人的殷殷之心。

以下为我院PI郁昱教授和张远波教授本次获奖原因及在我院主要研究方向:

郁昱

1623455946720038.jpg

郁昱教授在上海期智研究院专注隐私保护密码技术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安全多方计算、零知识证明和全同态加密等密码技术在具体场景中的融合应用、方案优化和硬件加速实现,以及与隐私保护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向的交叉。

张远波

1623224290605666.jpg

张远波教授在上海期智研究院将专注面向量子器件的新型二维拓扑量子材料的研究工作。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磁性拓扑绝缘体与超导异质结的设计、构筑和优化,希望在异质结中实现手性费米子边缘态的编织,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拓扑量子计算的可能。

姚期智先生发表寄语

5.1.jpg

以下为姚期智先生的演讲内容摘选:简单分享一点关于科学创新的想法。

第一,谈一谈科学的融合。

近年来的诺贝尔奖在很多情形下既可以给化学,也可以给医学或物理。这表明这三个领域有相当大的交叉。

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其深层原因是,科技发展对于纳米甚至纳米以下尺度的观察方法,有了很多的工具。不管是生物、化学,还是物理,现在的趋势都是越来越走向对微观世界的掌握。所以很多发明对这3个领域都有贡献,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一个现象是,信息科学和很多其他学科不但产生了交叉,而且开始有融合的迹象。原因是,科学家除了用物理、化学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对比特的运算,用各种数字的方法去获取新的知识。

近年来人工智能突飞猛进,使得我们对于从数据中攫取知识有了新工具。这个工具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是有效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信息科学现在和其他领域走得更近。

因此,我认为学科融合的现象,会把科学慢慢地带向一个我们“了解更多”的学科。作为科学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现象。

科学从2000年以前,从哲学开始分蘖。几百年来,科学分成了不同的学科领域,从而获得发展便利。但如今,我们好像又要回到一个大科学家庭。也许,把科学很多同样的工具看成同一家庭里的分支,我们就能产生更有效的方法来发展科学。

“科学探索奖”的设立,一定意义上来说对于学科的融合非常有帮助。一流的青年科学家有机会在同一个舞台上相互认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产生融合和交叉的效果。久而久之,就有可能成为科学进步的引擎。

另外我还想谈一谈科学的时代意义。迄今为止科学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莫大的福祉。但未来,科学对人类社会可能有比以前更重大的意义。因为,现在社会非常复杂,有许多重大问题,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些都要用科学来提供有效、可靠解决的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例子。

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安全问题、假新闻的问题。这些也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科学更加不可或缺。

科技创新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家也认识到基础科学研究创新的重要性。未来二三十年国家的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都有赖于科学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中国怎样把原始创新做得更好?人才非常重要。

中国有很多人才,但要解决怎样分配资源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创造出一个好的科学环境,让优秀的人才能够不断地脱颖而出。



Share to